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荒地蝶变“致富田”,驻棉湖镇工作队绘就现代化新“丰”景
  发布日期:2025-08-26

大型机械穿梭作业,无人机精准喷洒,连片稻田绿浪翻滚……在揭阳市揭西县棉湖镇,一个规划面积近5万亩的现代化水稻产业园正在快速崛起。


58dc23aaa589b2d10c0d5feea027429e.jpg


园区内,仓储容量2万多吨的加工厂房正在规划建设,烘干中心、数字化智能化大米生产线、恒温仓储等设施正稳步推进。园区以建设省级水稻产业园为目标,现代化、机械化、集约化生产初具规模。


“荒地变良田背后,离不开东莞清溪组团驻棉湖镇帮扶工作队的主动担当、精准帮扶和系统谋划。”自驻镇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工作队通过龙头引进金融赋能基建提质维助力等举措,助力棉镇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型升级,成为揭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标杆。


规划建设5万亩水稻产业园



揭西县棉湖镇水稻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位于棉湖镇贡山村。工作队自进驻以来,紧扣“百千万工程”部署,围绕土地流转、撂荒复耕、龙头引进、链条延伸等重点环节,推动实现棉湖镇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项目规划种植水稻面积近5万亩,以申报省级水稻产业园为目标,以撂荒耕地整治和土地流转为切入点,配套建设水稻产业园灌溉工程,引用优质榕江水灌溉整个水稻产业园种植区。”清溪组团驻棉湖镇帮扶工作队队长卓越卿表示。



引进一个龙头、做强一个产业。工作队积极对接珠三角优质企业,引进东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广东昌祥粮食有限公司,在揭阳注册全资子公司,参与当地优质水稻产业园建设,与棉湖镇政府签订揭西县粮食生产与加工项目合作协议,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有效带动当地1.5万种粮户增收。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针对棉湖镇域大量土地撂荒的实际情况,工作队积极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开展撂荒土地整治专项行动,以流转土地为手段,打通水稻种植、田间管理、农机服务、产品加工、品牌销售全产业链,实现规模生产。


目前,园区内已落实50亩建设用地开展现代化水稻加工基地建设,通过机械化复耕复种,成功整治撂荒地1000余亩,流转土地达8000余亩,且集中连片,从种植、施肥、撒药、收割等环节已全部利用大型机器和无人机在耕作,种植基地现代化机械化集约化生产已初具规模


2024年,产业园湿稻谷产量增至1690吨,销售额突破901.6万元。此外,以联农带农模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多人,带动周边及邻镇农户100余户,年增收达到300余万元。


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



产业园规划建设仓储容量2万多吨的加工厂房,总建设面积33369平方米,分两期进行建设。其中,第一期建设600吨/天烘干中心、10万吨/年数字化智能化大米生产线、6000吨空调恒温仓、品牌展示厅等,第二期建设14000吨空调恒温仓,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元。


在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机械化水平过程中,福兴农业公司面临资金短缺难题。工作队协调中国农业银行东莞分行精准对接为企业争取到150万元专项贷款,用于购置先进农业机械及优质水稻育秧基质土壤,新增了插秧机、植保无人机等设备,有效提升了企业机械化生产能力与秧苗培育质量。



同时,统筹40万元帮扶资金推进甲埔育秧基地“三通”工程,新建机耕桥、水利沟渠和优化路网,显著提升基地防灾抗灾能力和工厂化育秧水平。


随着产业链不断延伸,园区内一二三产业融合步伐加快。今年第一季度,福兴农业公司建设的育秧基地已完成早稻育秧4000多亩,插秧面积超4200亩,年育秧能力提升至8000亩;加工基地正有序推进招标建设;水稻科普宣传阵地、观光打卡点等项目也已初具雏形,农文旅融合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产业园建成后,将真正实现从种植、管理、加工到品牌销售的全链条贯通,”卓越卿表示,“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化‘金融+基建+科技’帮扶模式,助力园区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打造揭西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标志性工程。”


来源 | 东莞+,部分内容有删改

原标题 | 清溪组团驻棉湖工作队绘就现代化新丰景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