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双百行动”进行时:东莞经验在揭阳生根结果
  发布日期:2025-08-19

在普宁市船埔镇吉告村中,新修葺的村图书馆近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字画秀,这些字画多出自吉告村村民之手。依据吉告村四周环山的地理环境,村民各展所长,用手中纸笔描绘群花开放的热闹图景。


这座藏书约4000册的图书馆,每逢寒暑假,便吸引村中群众及学生便来此处避暑读书,丰富精神生活。



“东莞的干部不仅把东莞文化、高校资源引进来,还经常策划文化活动。”船埔镇吉告村党支部书记杨柳辉介绍,今年7月,东莞理工学院普宁船埔文化创意突击队给村里带来了“科创美育研学营”活动,在吉告小学开设设计思维趣味课程,开拓乡村儿童的创新思维。


2023年,广东启动实施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下称“双百行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其中,在东莞市—揭阳市对口帮扶协作指挥部(以下简称“莞揭指挥部”)支持下,揭阳普宁市与东莞理工学院、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揭阳市揭东区与东莞理工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等推进结对共建工作,闯出了一条从“输血”到“造血”的协同发展新路。



造标杆

打造数家与东莞接轨的标杆学校


2024年,东莞共派出45名干部对口帮扶揭东,人才与经验的注入为当地发展添薪加柴,也为揭东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刚来到揭东区时,东莞理工学院教育学院(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杨帆将强化产教融合、推动教育资源下沉等棘手的新任务,化解为一个个“小目标”。40余次走访后,杨帆和团队深入了解了当地教育、卫生、产业等方面的现状与需求,工作思路逐渐清晰。 “我们决心要打造与东莞接轨的教育集团成员校,从而实现‘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共同发展、一体提升’的教育格局。”杨帆说。


面对揭东区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全区学校普遍存在“重智育轻素质”等问题,杨帆团队认为打造“标杆”、树立“模板”,更能激发揭东地区的内生教育造血力。



去年12月,东莞理工学院与揭东区第一初级中学结对,共建教育共同体;今年6月,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和揭东区教育局联合为揭东170余名幼儿园教师开展资格证培训;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与人文学院组织专业教师走进揭东区第一幼儿园,开展音乐活动设计培训及座谈会。


 “东莞理工和东职院携手在揭东打造了AI培训、科创实验室建设、读书节、东莞研学等项目,并将科技元素植入课堂,下半年我们还将开展校园科技节,进一步普及与提升青少年科技素养。”杨帆说。



造产业 笋壳堆里长出的“金疙瘩”


揭东区埔田镇的竹林大棚里藏着 “点石成金” 的秘密:曾被丢弃的笋壳,如今成了红松茸的 “温床”。


作为 “中国竹笋之乡”,埔田年产竹笋超10万吨,6万至7万吨笋壳曾让村民头疼不已。如今,在莞揭指挥部与东莞理工学院助力下,广东绿畅农业公司将笋壳发酵为种植基料,探索出一条“变废为宝”的新路径。


图片


依托“双百行动”,埔田红松茸项目被纳入揭东特色农产品产业提升工程的核心板块。高校师生团队以“品牌引领+科技赋能+数字营销”的一体化模式,为产业注入新活力:今年4月东莞食博会上,红松茸酱油、预制菜等深加工产品亮相;25人次专家深入基地,指导菌种培育、冷链物流,推动 公司+农户” 利益联结机制落地。


 “在推进产业转移过程中,工作队紧紧围绕揭东优势产业挖掘发展潜力,聚焦产业链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积极引进上下游企业、生态圈伙伴,努力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和规模效应。”莞城驻揭东工作队有关负责人表示。


一方面,打破区域限制和地域限制,构建产业协作阵地,打造发展平台。工作队建设“莞城揭东产业转移合作园”、在莞城设立飞地展销点、在白塔镇成立强镇公司,以产业思维激活乡村经济。另一方面,着力发挥纽带作用,助力揭东招商引资。2024年,工作队协助揭东区成功签约75个项目,投产(投用)项目80个,产值贡献约12.74亿元。



兴文旅

青梅为媒绘就共富画卷


“青梅煮酒论英雄” 的典故,在吉告村有了新演绎。


这里千亩青梅曾让村民增收,却因近年价格暴跌陷入困境。为此,东莞理工学院深入挖掘当地自然风光、红色文化、梅花文化等资源,做好“文旅融合”文章,让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


“船埔镇科技小院”古梅院航拍图。邓浩 摄


东莞理工学院驻村团队深挖梅花文化、红色资源,打造“文旅融合”新路径:“船埔镇科技小院”用智慧系统守护400亩古梅园,降本增效;开发红色文创礼盒,带动增收40万元;与里湖镇合作启动英歌数字化保护项目,构建文 IP矩阵。


不久前,莞揭指挥部与当地联合举办梅花旅游文化系列活动吸引八方游客,吉告村寻梅馆书画展、农产品展销会等活动,让“梅花经济”焕发新生。



育希望 双向奔赴点亮乡村课堂


普宁市船埔镇梅田小学的围墙标语崭新,操场上孩子们玩着“跳房子” ——这所曾因破败留不住老师的乡村小学,如今有了327名学生、30名教师,幼儿园孩子从83人增至110人,全镇统考连续三年稳居农村校第一。


梅田学校外景。邓浩/摄


变化始于2020年——东莞沙田镇中心小学与梅田小学结成对口帮扶,2023年底又一起纳入新成立的跨市教育集团。沙田镇中心小学每年派老师送教,又带梅田小学老师去东莞听课、AI+课堂赋能教育培训,教学上的“走出去、请进来”成了常态。


帮扶不止于课堂。旧墙绘上国防教育画,教室装上空调和护眼灯,手工、篮球等课程丰富了第二课堂。“沙田镇中心小学将来校开展三天国防教育军事实践课,孩子们都很期待这次军训。”校长吴远兵透露。


本地教育者“走出去”,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请进来”,梅田小学的十年变迁,是东莞、揭阳教育帮扶的有力注脚。


来源 | 南方+,内容有删改

原标题 | 莞揭“双百行动”:让帮扶从“输血”变为“造血”

图片